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148)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【又令使人数嗔数喜,性无常准。或多慈爱,多睡多病,其心懈怠。或卒起精进,后便休废,生于不信,多疑多虑。或舍本胜行,更修杂业,若著世事种种牵缠。】

第三是起惑造业。“又令使人数瞋数喜,性无常准”。又令这个修行的人呢?喜怒不定,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不高兴,因为起码的修定的人心态要平衡。我们看很多老修行他平时不讲话的,那脾气发起来很厉害,会有这样的。你看平时不讲话的人也是这样,他容易憋,一旦爆炸出来啊,要么就神经,要么就疯狂颠狂,平时讲讲话交流交流会稍微好一点。这都是一种障碍。

“或多慈爱”,有时候慈爱得很呐,有时候“多睡多病”,那都是障碍,看见没有。“多睡多病,其心懈怠,或卒起精进,后便休废”,一下子精进得很,一下子又没了搞没了。“生于不信,多疑多虑”,不信真理啊等等,这就是障碍。

“或舍本胜行,更修杂业”,原来修好好的,突然间又不修了,换个东西换个法门来修,本来你很纯的修一种,修加行啊,持咒啊,禅定呐,念佛啊等等,你修好好的,突然间又换了。换来换去是很难的,修一种容易成就,专门修一种。“若著世事种种牵缠”,或者他执著于世间的种种事情,种种牵缠,你看这些都是起惑造业,都是魔障。

【亦能使人得诸三昧,少分相似,皆是外道所得,非真三昧。或复令人,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乃至七日,住于定中,得自然香美饮食,身心适悦,不饥不渴,使人爱著。或亦令人食无分齐,乍多乍少,颜色变异。以是义故,行者常应智慧观察,勿令此心,堕于邪网。当勤正念,不取不著,则能远离是诸业障。应知外道所有三昧,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,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。】

好,第四种是得定乱食。“亦能使人得诸三昧”,他也得诸三昧啊!“少分相似”,有点相似跟修禅一样。“皆是外道所得”,他修了半天都是外道所得定,“非真三昧”。“或复令人,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乃至七日,住于定中,得自然香美饮食”,他不用吃饭呐,自然饮食,他也吃得很饱。也有一种人他辟辟谷啦,他会有这样子,几天可以不吃饭,相对来说他也觉得蛮法喜的。然后从这里看,未必真正进入三昧,佛讲欲界一切众生依饮食而住嘛。

“身心适悦,不饥不渴,使人爱著”。我在陕西就遇到这样的人,他说我可以几天都不吃,一边跟你讲话,一边入禅定。我说你这啥子定嘛。他说真的,你不懂得这个定。那真正得学学教,你不学学教都不行的。也没听人家讲,他自己闭门造车,说我修得很好。你不能说他一点东西没有,他有,外道定。他有这种情形,那就麻烦了。

“或亦令人食无分齐”,吃多少不知道,我就遇到这么一个人,他吃多少不知道。他说我一入定啊,吃多少不知道。他一边入定,一边在吃饭,吃几碗不知道,等下出了定了就撑得很厉害。哪有这样的入定,你看见没有,这就是什么?这就是有毛病,魔障,他以为自己入定。可惜他没看到这段文,他若看到这段文不知道怎么讲了。

“乍多乍少”,有的吃得很少,有的吃得很多。“七粒遍十方”,吃七粒就够了。“颜色变异”,有时候变得红光满面,有时候变得很憔悴,都不一定。“以是义故,行者常应智慧观察”,所以说要有智慧来观察。“勿令此心,堕于邪网”,这告诉我们不要堕于邪网,因为马鸣菩萨是登地菩萨过来的,告诉我们修行的一些障碍。

“当勤正念,不取不著”,遇到这种情况要不取不著,不要去取它,也不要去执著它,当然想这事也不行。“则能远离是诸业障”,上面这些都是讲我们修行的一些障碍,如果有了怎么办呢?只能不理它。这一段文不妨回去多看看,如果将来修行遇到这些状况了,你知道说是怎么一种情形。

“应知外道所有三昧”,外道所谓他证入三昧呢?“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”,不离种种见解,如身、边、邪、见、戒等等,有我爱、我慢的心,他觉得我是最修行。“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”,如果是为这样,我要修头陀啦,拿个DV到处去拍,拍完了我们去修头陀啊,这样子,你搞啥嘛!真正修行不是这样在张扬自己,对吧!一边在修,然后一边拼命宣传自己,如何这般,那是不对的啊!这就是过失,世间修行的一个过失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

阅读原文